正版 曲艺 话剧 电影 摄影卷中国艺术史 史仲文 河北人民艺术
- 出版社名称:河北人民
- 作者:史仲文编
- 书名:曲艺话剧电影摄影卷--中国艺术史
基本信息
书名:曲艺 话剧 电影 摄影卷--中国艺术史
定价:(咨询特价)
作者:史仲文 编
出版社:河北人民
出版日期:2006-(咨询特价)
ISBN(咨询特价)
字数:
页码:64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中国艺术史(曲艺话剧电影摄影卷)》在编写上有如下五个特点。
一、立论平正,不左不右。
“左”很讨厌,以其危害而论,又岂止讨厌而已。即使一些名家之作,因为在特定的年代受了“左”的影响,今日读来,依然难受。好像粥锅里有了苍蝇,就算这粥能喝,也让人觉着恶心。
“左”不好,“右”也不好。现在一些流行书籍,专好作翻案文章。翻案并非不好,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过去批判曾国藩有些过头,现在就死吹活捧曾国藩;过去对戊戌变法肯定多了,现在又变着法地给戊戌变法找丑闻,找毛病,这就没有必要。孔夫子说:“过犹不及”。说穿了,极左近乎极右,世界上的事常常会物极必反。
《中国艺术史(曲艺话剧电影摄影卷)》持论,不左也不右,吸收成果,尊重历史事实,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不存臆想,不尚空谈。效果如何,尚待读者指教。
二、系统安排,分合有序。
《中国艺术史(曲艺话剧电影摄影卷)》的编法,强调专通结合。严格地说,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通史,但也不是简单的艺术专业史的集合,而是专通结合,从通史到专业史,又从专业史到通史。从内容上看,举凡书法、绘画、戏曲到音乐、舞蹈、建筑雕塑、工艺美术、杂技,以至话剧、摄影、电影、曲艺,各个专业史,无所不有。加上前有导论,后有附录——即使它未采用传统的通史编法,却具有通史功能。全书分为九卷十册,包括十二个专业。十二个专业之间,有机,无机组合。内容是不可分的,阅读是可分的。喜欢专攻一业的,尽管先从自己喜欢的专业读起;喜欢统览全局的,也可以满足您的阅读期待,从中看到中国艺术历史的全貌,又可从中找出中国艺术历史发展的总趋向、总脉络。
三、以史为本,面面俱到。
一些旧的艺术史说,尤其是在“极左”路线干扰下形成的艺术史论,完全不能做到以史为本。写作品,先看人物;写人物,先看政治;写政治,先看所谓的现实需要。其结果,不免造成对历史作品、历史人物的评价,或者严重失实,或者立论偏激,或者黑白混淆,或者无中生有。
一个艺术家,因为他在品质上有些毛病,就对其乱加攻击,连艺术成就中国艺术史,序言也不承认了;一个艺术家,因为政治上不合某种口味,于是对其几乎抹煞,未及作品,先就取消了他入史的资格。
《中国艺术史(曲艺话剧电影摄影卷)》既要立论平正,必然以史为本。对中国艺术史上的人物、作品、事件、流派,兼收并蓄,面面俱到。作者属于坏人的,但作品不坏,那么也要;作者近乎小人物的,因为创作成就不小,那么也要;原先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因为作品二流,那么,就放到二流的历史格子中去;原先曾被埋没的,那么,现在就讳本来的历史面目;原来历史上就有重大歧义的,那么,就把这歧义介绍给读者,纵然发表己见新见,并不强加于人——何况历史屡屡证明,即使你强加于人,人们就能真的接受它吗?
四、风格亲和,易读易懂。
在我们看来,凡艺术史,都应该追求文字优美,文笔精彩,令人开卷有益,赏心悦目。
我们追求这个标准,不见得每个撰稿人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现实地考虑,文笔精彩、赏心悦目是一种追求,风格亲和,易读易懂则是个规范。
为着风格亲和,我们反对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把一件原本可以三句话说清楚的事,不要去说五句,甚至十句。
为着风格亲和,我们反对所谓“圈内语言”,即除去专家之外,别人不爱听,听不懂,越听越头大、心越乱的语言。我们认为,只有明白的语言,才是史家语言;只有人人明白,而且引人入胜的语言,才是文学语言。
为着风格亲和,我们特为《中国艺术史(曲艺话剧电影摄影卷)》配图约1000余幅,或者可以称做图文并茂的了,以求获得更佳的阅读效果。
五、篇幅较大,宜读宜藏。
《中国艺术史(曲艺话剧电影摄影卷)》全长约1200多万字。对这样的篇幅,我们曾反复斟酌,多方考虑。
我们觉得这样的篇幅,既能比较充分地展示中国艺术史的全貌,又有利于读者的分卷阅读;既有利于艺术爱好者和一般研究者查阅,也有益于收藏爱好者的收藏。
说实在;以中国艺术历史的内容之丰富而言,就是写一万万字的篇幅,也是可能的,但那就不便阅读了。以现代中国人的生活节奏看,有一本20万字左右的艺术简史也可以了,但那又不适合收藏,而且难免删删减减,使许多精美的作品和有趣的人物与读者失之交臂。
内容提要
曲艺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中国曲艺具有如下特色:
一、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力。
二、长期流传于民间,在旧时代不受重视,被诬蔑为“不登大雅之堂”的“玩艺儿”。进入新时代,呈现崭新的风貌。
三、自古以来,口耳相传,鲜有文字记载。唐宋以后,渐有零星、片断的记述,散见于风俗书籍和笔记文字之中。解放后根本改观。
著名曲艺理论家冯不异对曲艺史作了这样的概括︰可溯之源长,可证之史短。
可溯之源直到遥远的古代,可从文学艺术形式、艺术活动、题材内容和艺术传统四个方面分析︰从文学艺术形式看,古代流传的民谣、民歌等都孕育着曲艺艺术因素或与曲艺有共同之处。从艺术活动看,除东汉“说书俑”所反映的说书活动外,与曲艺有渊源关系的主要逝代“俳优”和口技类摹拟艺术。从题材内容看,隋代侯白《启颜录》以及古代民歌、寓言、笑话、故事等都为曲艺提供了广泛的题材来源。
建筑史作为艺术史的一个分支,在西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近代与现代西方治艺术史者,几乎没有不涉足建筑历史研究领域的。在有关文艺复兴以前艺术史的著述中,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古代建筑,包括建筑中的凋刻与绘画,作为艺术史的原典进行研究。西方古典艺术史学家,往往将建筑置于包括凋刻、绘画、诗歌、音乐等五大艺术之首。黑格尔更将建筑作为艺术发展的早期阶段,即象征性艺术阶段的典型代表。
建筑作为一门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为自己建造房屋,或为自己所崇奉的神灵建造殿堂的早期活动中,已经蕴涵了艺术创造的最早冲动。在早期人类那里,建筑的空间与实体,与建筑物中用以表征神灵存在的凋刻或绘画,其实都是起到人与超自然力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浑然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原始人那里,甚至向神灵奉献的颂歌或舞蹈,也是人与超自然力交往的一种手段。只是随着人类智力的发展,凋塑、绘画、诗歌、音乐才渐渐各自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建筑艺术,尤其是近现代的建筑艺术,也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如经过一次又一次蝉蜕一般,渐渐变得纯淨与简洁。
目录
清代曲艺史
章概述
第二章清代以前的曲艺艺术
节曲艺艺术溯源
第二节唐代曲艺的成熟
第三节宋、金、时期曲艺发展与繁荣
第四节明代承上启下的曲艺艺术
第三章清代曲艺艺术的发展
第四章评话与评书
第五章相声
第六章词与鼓词
第七章莲与花
第八章道情
第九章明清俗曲
第十章少数民族曲艺
民国曲艺史
民国话剧史
民国电影史
民国摄影史
作者介绍
史仲文,男,1951年4月2日出生,研究员。先后在北京财贸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方工业大学任教,现为北方工业大学公民素质与现代文化研究所所长,北方工业大学学报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
专著《美学》曾获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成果奖;专著《寻求突破——当代伦理观念新论》曾获国家民委二等奖;主编的《中国艺术史》为国家“九五”工程重点图书。主要专著包括:《美学》、《人际关系学》、《人类欲望论》、(《中国人走出死胡同》、《中西文明的历史对话》、《中国隋唐五代文学史》、《泡沫经济:透视中国的第三只眼》、(《正义,你听我说》、《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民间视点:中国现在进行时》、《中国六大名著的现代阅读》、《大唐诗史》、(《两宋词史》、《中国艺术史导读》等。主编的主要丛书、套括:《百卷本(中国全史>》、《百卷本》、《中国艺术史》等。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