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颜色:

设计质 设计质编辑部 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陈设艺术、园林景观设计为主 探求设计的本质 彰显设计的质感正版设计书籍华中科技大

  • 产品名称:设计质
  • 书名:设计质
  • 作者:《设计质》编辑部
  • 定价:60.00元
  • 书名:设计质
  • 是否是套装:否
  • 出版社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设计质
作者/主编: 《设计质》编辑部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号:   (咨询特价)
出版年份:   2016年2月    
 
版次:   第1版
总页数:   167页
开本:   (咨询特价)
图书定价:  60.(咨询特价)
实际重量:   839 g
新旧程度:   正版全新

 

外观:

版权页:
内页:

PREFACE·刊首语 
001SPACE·空间 
002槃达建筑——都市树语:印度维杰亚瓦达花园住宅 
010 Hongkong Art Store 
016 Bandesign—Mirrors花开镜面咖啡厅 
024 PINKI DESIGN—鎏金岁月:中海·紫御华府 
033BRAND·品牌 
034高文安MY系列 
044阳光照进空气流通——“瓦库” 
NATUREOF DESIGN 
057ANALYSIS·剖析 
058隈研吾——东方的建筑诗人 
069FACE·面孔 
070 Christian Westphal克里斯汀·韦斯特法尔 
082左颂玟 
090 Francesco Murano弗朗西斯·穆拉诺 
101ARGUE·声音 
102王受之——“大师”现象可以休矣 
106郑曙旸——纸媒的态度:为中国设计呐喊 
131DISPLAY·陈设 
132奥雅景观:红叶题诗眉——软装照亮景观 
131DISPLAY·陈设 
132奥雅景观:红叶题诗淡扫蛾眉——软装照亮景观 
149ART·艺术 
150听画——标准对抗 
154破晓——中欧当代青年艺术家联展 
161READING·阅读 
162《陈设中国》 
164《平面设计师必修9堂课》 
166《设计,该怎么卖?》 
167《我曾经是个设计系学生:50位平面设计师的今与昔》 
109MATERIAL·材料 
110匠心营造稳步天下——盟多地板 
113COMMONWEAL·公益 
114古村之友:用社会组织的方式解决古村的难题 
120醉美桃源:首届中国古村大会湖北新闻发布会在广水市桃源村圆满落幕 
124从驴友到工友——桃源村工作体会

 

《设计质》以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陈设艺术、园林景观设计为主,同时含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时尚设计、新媒体设计等相关设计门类的前沿动态和精彩内容,其中包括空间(SPACE)、品牌(BRAND)、面孔(FACE)、剖析(ANALYSIS)、声音(ARGUE)、公益(COMMONWEAL)、阅读(READING)、艺术(ART)与材料(MATERIAL)等栏目,旨在探求设计本质,彰显设计质感,让不同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质疑,让设计回归质朴的本心,传播国内外前沿的设计文化,寻求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提炼并倡导先进的设计思维,为新锐设计师提供展现自我的空间,为中国的设计行业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资讯服务共享平台。

 中国设计的发展和转型,需要多化的思维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设计质》表达的是探求设计的本质,彰显设计的质感,能够让不同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质疑。《设计质》顾问包括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王受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曙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砚祖教授;旅美画家李全武等业内专家学者。空间、品牌、面孔、剖析、声音、公益、艺术、材料与阅读作为《设计质》的栏目,旨在以不同视角作为切入点,探究国内外设计案例的文化以及生活土壤、设计思路、理念,完成的过程;剖析与设计相关的社会或生活现象,对系列案例进行分析与评论,让不同的声音在一起辩论;报道国内外与设计相关的公益慈善事业;介绍相关的时装、旅游、摄影、艺术等与设计相关的内容;推荐设计、人文、管理等具有可读性与趣味性的相关书籍。
 
媒体推荐
对于设计师来说,有些话自己不能往外写,你写了别人不相信,因为是你自己在说自己。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就迫切需要一个很公正的第三者——就像《设计质》,能够把一个事情说清楚,甚至都不需要去引导设计师读者。望《设计质》为中国设计建言,为中国设计呐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郑曙旸本括上、下两篇,共十一章的内容,分别就“戏剧的传统与观念” 和“戏剧的本质和属性@两个部分加以具体而全面的讨论和评述。其中,上篇“戏剧的传统与观念”部分,具体论述戏剧的起源,东西方戏剧的历史传统的形成与发展,戏剧的形态与要素,戏剧观念的觉醒及其演变以及现代戏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下篇“戏剧的本质和属性”则主要围绕着“戏剧性” 的问题,从戏剧的动作、冲突、情境、意象、场面等基本的戏剧理论范畴出发,就戏剧的艺术时空、审美属性、社会功能以及戏剧的传播与接受等问题展开具体讨论。本书上、下两篇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前者侧重于从历史出发来总结戏剧的传统与观念,分析戏剧的形态与要素,后者则在逻辑的层面上追问戏剧的本质与属性、价值与功能。如果说,前者守于戏剧艺术的历史评述和文化思考,后者则是对于戏剧的艺术本性的具体展开。或者借用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所著《文学理论》的说法,前者属于戏剧的“外部研究”,后者属于戏剧的“内部研究”。本书期望通过这两者的结合以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关于戏剧理论的概念和知识的体系。当然,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在阅读和使用本书时也不妨各有侧重,可以适当地加以取舍,而不必拘于本书现有的框架和结论。

 

乐读坊图书专营店热门设计联盟服务商